杏坛撷英琢玉成器 绛帐传薪润物无声
为凝聚专业力量,鼓励追求卓越的精神,教联会自2005年起便举办「优秀教师选举」,今年踏入20周年这个重要的里程碑。多年来,教联会一直密切关注香港教育的发展,不断透过调查研究和政策倡议,为香港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优秀教师选举」时至今日已累计超过700位得奖老师,奖项在教育界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力,为整个教育界带来新的启发和思维,注入活力和正能量,在教育事业作出更多贡献,推动香港的优质教育不断创新向前。今次邀请2010优秀教师选举教学组得奖者——佛教黄允畋中学李镜品校长,分享优秀教师选举的角色与新一代教师的能力素质。
详细内容跨学科文艺碰击 激发创意与兴趣
写作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水围循道卫理小学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不够具体。为此,洪莹莹老师、何小荃老师、温馨老师及谢昂真老师以「文艺碰击.创形带写展新意」为主题,结合中文科和视艺科,为五年级同学设计了一个75分钟的创意课堂。这堂课旨在通过赏析、构思、创作和写作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视艺元素的辅助下,学生能够将虚幻的人物形象具体呈现,并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该项目受到广泛嘉许,团队更荣获2024年优秀教师选举创新教学组奖项。
详细内容以中华美德为主轴 植根正向价值观
嘉诺撒小学以「校本价值教育规划,迎合各方需要,扎根中华文化」为主题,由德公价值教育组、宗教培育组及宗教科组、训导组及图书馆携手合作,以中华美德为统领,结合嘉诺撒首要价值、天主教核心价值、校训及教育局强调的十二个首要价值观,渗以嘉诺撒人素质,透过全校参与模式,由正规课程、非正规课程开展校本价值教育。项目备受肯定,负责计划的德公价值教育主任关咏茵老师、生命教育组徐雅诗老师、宗教培育组及宗教科组潘嘉仪老师、训导主任陈家耀老师及图书馆主任李咏雯老师获颁2024年优秀教师选举教育管理组奖项。
详细内容游戏·学习·成长 展现良好品德
快乐孩子的童年充满着美好的回忆,成人的陪伴,每一个笑容、每一个拥抱、每一个击掌和每一句赞赏,也在鼓励孩子更积极、更投入、更专注地进行各项多姿多采的活动,好使孩子本身的潜能得以展现及发挥。我们齐来玩游戏,发挥无穷的创意。
详细内容「心系家国.童心共创颂传承」联校中华文化视觉艺术展
由北角官立小学、筲箕湾官立小学、将军澳官立小学主办,官立小学共同参与的「心系家国.童心共创颂传承」联校中华文化视觉艺术展,于2025年5月9日至11日在香港大会堂低座展览厅举行。
详细内容第十五届教师体育节开幕 教育界做好准备迎接全运会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下称「教联会」)主办,并获得香港赛马会的冠名赞助,以及中联办教科部、教育局及康文署支持的「第十五届教师体育节——教育界喜迎全运会・教师体育竞赛巡礼」,于2025年4月27日在林士德体育馆隆重开幕。本届活动以「喜迎全运」为主题,将在全年内举办九项赛事,包括躲避盘、羽毛球、乒乓球、轻排球、三人篮球、五人足球、保龄球、跳绳和飞镖。此外,特设的「大湾区教师联谊赛」亦旨在促进区域间的教育交流。本届活动不仅庆祝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举办,还恰逢教联会成立50周年,至今已吸引超过1,200名教育工作者参加,展现出教育界的团结精神。
详细内容躬行践履观振兴 知行合一悟国情
2024年12月18日至19日,中五级师生一行一百二十余人参与教育局「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内地考察」,前往广东英德展开为期两天的乡村振兴主题研学。此行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了解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对中华文化与国情的认知,并思考香港青年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
详细内容教育资源专才专用 灵活整合 休养生息
随着2025-26《财政预算案》出台,政府提出加大「资源效率优化计划」,为响应开源节流的发展需要,教育局在未来三年每年削减百分之二的目标,当局将成立专责小组,以创新思维整合目前各个津贴项目。邓飞表示,教联会强调资源的合理运用,在削减开支的情况下必须要保证学生接受的教学质量不受影响,要有长远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减少开支意味着教育制度进行改革,这也为教育行业带来更多空间去自我发展,提升其中的灵活度。
详细内容打造「留学香港」品牌 发展高端人才高地
早前,财政司司长颁布新一年《财政预算案》,为提升及优化教育质素,教育局实行多项措施,在支持专上及职业专才教育方面,分别推出15亿元新一轮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名额至每年400个;又设立「香港未来人才深造奖学金计划」,全力打造「留学香港」品牌,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香港将能够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增强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本地及全球的知识分享,实现教育质素的全面提升。
详细内容发挥人工智能价值 创造创新学习环境
最新《财政预算案》提及,教育局推出「『智』为学理」拨款计划,推动学校于初中科学科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和教学创新,这是一个非常配合香港创科发展的政策。此举回应了国家教育科技化的趋势以及为香港教育界注入新的动力,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升级。虽然目前香港已有不少人工智能公司提供平台及教育服务,技术上已初具雏形,但在实际推行上,仍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上,更需要多方面的探讨和实践回馈。因此,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不能仅依赖购买技术来提升学与教的效能,更需要将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探讨如何根据学科特性善用人工智能技术。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