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润心 以能力赋能 构建学习校园 守护成长之路

文: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教育专业44期 宣道会叶绍荫纪念小学 罗建洋校长 新校长对谈

宣道会叶绍荫纪念小学今年9月迎来了深耕本校21年、兼具教学与行政经验的罗建洋校长。罗校长贯彻让学生「被看见、被重视、被肯定」的理念,在学校统筹布局、数位教育推进、学生能力培养与家校社联动中倾注心力。本期新校长对谈,将走进罗校长的教育实践,探寻他如何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方向。

Iris:「您在宣道会叶绍荫纪念小学任职多年,今年刚升任校长,如何适应角色转变带来的职责范畴变化?」

罗建洋校长:
统筹布局 知人善任

从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叶绍荫任职,至今已有21年光景,其中担任副校长的经历长达12年。这12年的副校生涯,让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得以同时涉足前线教学与行政工作两大领域,视野也因此变得开阔。如今晋升为校长,职责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要统筹整所学校的全面发展,涵盖学与教的推进、学生培育的完善以及社区资源的联动等多个方面。作为校长,需要积极走出校园,在社区中挖掘并引入各类资源,以此提升学校的发展层次,掌握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其他学校的办学动态以及家长群体的核心需求。

以往担任副校长时,我的工作方式更为直接,以目标为导向完成任务。但成为校长后,更需要构建人际网路、合理分配工作,助力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因此,与同工的有效沟通成为首要任务,我必须向他们清晰传达学校的愿景与使命,结合当下的教育形势,共同探讨前瞻性的发展方向。教育工作的落地,离不开前线同工的切实执行,我始终将工作成果与荣誉归于每一位付出努力的同工,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与认可。

凭借在学校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对每位同事的专长都了如指掌,这也为我做到知人善任提供了坚实基础。合理的岗位调配能让同事在擅长的领域中获得安全感、成就感与满足感,他们也会更主动地投入工作。今年,不少同事在岗位调整后,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积极性,这让我更加坚信精准用人的重要性,让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最终实现个人成长、学校发展与学生受益的多方共赢。

Iris:「数字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创新与创科更是推动教育变革、助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动力。罗校长如何结合音乐专业背景,引领学校、赋能学生,以更好地对接数字教育浪潮?」

罗建洋校长:
获得肯定 提升自信

在如今大力宣导创科创新与十二项价值观的教育背景下,精神健康同样是学校和教育局重点关注的议题。而音乐,恰恰能在这一领域发挥独特作用,它并非要求每个孩子都学会作曲或表演,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享受和欣赏音乐,在旋律中获得心情的欢愉或平静。学校教育的核心使命之一,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被看见、被重视、被肯定。当学生在音乐领域获得满足感后,这种积极的体验还能迁移到学术学习中。例如,学生可以将创科设计作品在舞台上展示,或向家长分享设计理念,这不仅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还能实现不同领域学习的相互促进。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很容易陷入心灵的迷茫与空虚,而阅读与艺术能成为内心的慰藉。参与艺术活动无需追求高超的技能,也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每个人都应实现多元发展,不能只聚焦于中英数的学习,也需要通过各类活动获得快乐与成长。因此,我并不推崇学生参与音乐比赛,相比之下,举办音乐会进行分享更有意义。在音乐会上,学生无需过分纠结于表现的好坏,只需享受舞台即可,每年准备五六首作品进行展示,便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交流学习也十分重要,在参与音体艺等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培养起沟通能力与自信心,在众人面前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些在非学术领域学到的能力,与中英数等基础学科能力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学生成长。音乐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心灵疗愈功能以及价值观塑造作用,是无法用单纯的功能性来衡量。如今身为校长,深刻认识到学科专长已不再是首要考量,如何引领学校不断前行,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更好地装备自己,才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

Iris:「罗校长深耕教育多年,亲历学校与天水围学子成长,也见证了疫情后社会的巨大变迁。伴随25周年校庆将至,如何规划引领学校行稳致远?」

罗建洋校长:
构建学习校园 贯彻能力导向

在我校的发展规划中,今年著重构建Learning Compass(学习罗盘),我将其称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罗盘」。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相较於单纯的知识传授,以学生能力为导向才是更为核心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各项关键能力远比直接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正如教育局一直宣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学生必须具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并拥有学习动机,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获取知识、不断成长。老师和家长都只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陪伴者和引导者,最终的人生成就终究要靠学生自身去创造,学习之路也需他们自己坚定地走下去。

因此,我们将能力导向作为Learning Compass的核心,聚焦多个关键能力的培养:首要为语言能力,不单只中英语言,更有程式语言,其次是创新解难能力,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创意解决问题的能力;抗疫力同样不可或缺,要求学生能够自我发现问题的本质,主动探寻解决困难的方法并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则关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需要学会设定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反思,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人生的主人,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内化;最后是共通能力,其中协作、沟通和创意能力尤为关键。现实中,学历或许能帮助学生获得第一份工作,但在后续的职业晋升、岗位转换过程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些实际工作能力。

二十年前,我选择来到天水围投身教育事业。那时的天水围给人留下的多是悲情、刻板且资源匮乏的印象。而在这二十年里,我始终坚信音体美和艺术教育能够传递愉悦与快乐,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及社区氛围。艺术源于生活,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回馈社会,为社区发展注入活力,促进校园与社区的联动共建。如今回望,这一理念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也让我更加坚定在学校25周年之际,继续沿着这一方向引领学校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能力导向的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凝聚家校社协同的强大力量,稳步迈向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书写学校教育事业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