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向心力 实践正向思维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44期 天水围循道卫理中学 优秀教师三年疫情对学生社交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2020年入学的新生。天水围循道卫理中学张秀云老师及潘伟燊老师担任该届D班的班主任,留意到学生的自信心及社交能力偏弱,本着「发掘个人亮点,让学生爱上学习,凝聚班级氛围,推动互爱互助」的目标,在教育该群同学的三年时间中,引导他们自我认同、关爱同侪及贡献社会,其方针备受肯定,张秀云老师及潘伟燊老师更获2024年优秀教师选举关爱组奖项。
制造共同经历 陪伴走过中学生活
两位老师相信「陪伴」是教育同学的关键,因此在疫情网课期间透过Google Meet跟同学闲聊或进行线上班会活动,如狼人杀、线上拍照、猜猜画画等建立友谊。恢复面授课后,则举办班会活动,如宿营、烹饪比赛、庆祝活动等。张老师希望透过班级经营,让同学学会关爱,互相帮助,建立自信。此外,两位老师更将学生的功课转化为专属纪念,如将作业印成明信片、衣服,制作成「123D限定」小礼物,又亲手设计便利贴、贴纸等赠予学生,借着共同经历凝聚学生,陪伴他们走过初中阶段。
带动正向氛围 推动互爱互助
两位老师希望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同学大大小小的表现均不吝赞赏,带动正面氛围,培养其正向思维,加强自信与自我价值,引导他们学会欣赏自己,建立自信,同时能够欣赏别人。由老师带动,不论同学的表现皆予以陪伴,引导他们变得更好,树立情感支持的榜样,如此以来亦带动了学生之间主动互相陪伴,互相帮助。
敢于主动尝试 积极发挥所长
两位老师积极鼓励同学尝试利用自己的兴趣与才华作出贡献。例如鼓励擅于摄影的同学加入校园电视台等,得以发挥所长,旨在「培才」并「展才」,让学生通过实践积累自信。同学学会尝试,愿意担当领袖角色,在学校担任社长、学生会会长、校园电视台主席等领袖之职,这正体现了正向氛围对学生的积极性成效,促使同学主动尝试。
引导价值观实践 潜移默化贡献社会
除了教授学科知识外,两位老师亦透过延伸学习引导学生一点一滴地成长。例如利用班主任节展开「公平贸易」、「童工」、「慈善」等议题的学习,引导同学进行反思,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两位老师亦会在旅行时为学生带手信,「这并非一个习惯,而是希望他们明白,如果能力范围可行,可以表达自己的心意。」经过三年的潜移默化,全班在中三结业时一致决定捐赠班会费余额,将善款损赠给慈善组织,贡献社会。
「个人」推展到「社群」 尽己所能贡献社会
建立个人自信、学会关爱同侪后,便从「个人」与「朋辈」推展到「社群」,推行针对不同年级、对象的服务学习。例如中二、三「服务学习计划」及「众人皆领袖」活动。以「众人皆领袖」活动为例,老师会先引导他们以自己快乐的体验为本,给游玩者带来相同的感受,继而站在不同角度体贴游玩者的需求,培育他们「尽己所能,贡献社群」的意识。如今「123D」的同学已踏入高中阶段,张老师和潘老师也不再担任他们的班主任,但在带领交流团之时,却惊喜地发现当中的「123D」同学非常乐意照顾师弟师妹,并自动请缨帮忙老师。
家校紧密联系 青少年同行者
张老师指,家长与子女间或因沟通方式出现问题,导致不能心平气和地沟通。项目着重与家长紧密联系,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潘老师分享:「很多家长害怕收到老师的投诉电话,但我更希望无论多微细的事情,只要同学做得好,我们都会致电家长赞赏一番。」项目不仅令老师对同学有更全面的了解,及时为学生提供支援,更让家长逐渐改变,学会了解子女的另一面并懂得欣赏。
e7a605ffdc5d4e455ab8755c1e9a4a05.jpg)
6e91a5ec0c50cadb4e7238a49669ac52.jpg)
f2a4885e0ab8dc95fccc383cf7b35315.jpg)
7fd898d4466f40d12214a0ed6788fe47.jpg)
bcb770f04baa4ac02e003b5dc1607f2b.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