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教育有机融合之径
教育专业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佛教黄允畋中学 李镜品校长 教育专业44期国民教育需贯通「认知、情感、实践」三维,为学校培育爱国爱港新一代提供根本遵循。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弘中华之脉」为任。学校只要紧扣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校外实践三大环节,织就有机衔接、层层递进的国民教育网络,就能让学生在知史、共情、笃行中,深植对国家的认同之根、厚植对香港的归属之情。
课堂夯基:解史明脉铸认知,跨科融会传文脉
课堂是国民教育的「第一课堂」,优化后的中史课则是铸牢认知根基的核心纽带,既重知识体系的重构,更重育人价值的挖掘。过往中国历史科过于侧重政治史,优化后让学生全面均衡地认识中国由古至今,包括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等重要方面的基本发展,将零散史实编织成「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知识体系:讲秦汉不仅析郡县制的制度创新,更溯源两汉在科技(张衡「候风地动仪」)和文化(司马迁《史记》)方面的成就;谈近代百年变局,不仅理事件时间线,更引导学生概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校园润心:活动沉浸式共情,文化涵养植深情
校园是国民教育的「第二课堂」,「心系家国」系列活动则是滋养爱国情感的生动载体。我校的「心系家国」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为特色,让家国情怀在润物无声中扎根。我们按时序铺展活动:春节办「中华年俗展」,学生亲手剪福字、写春联,听长者忆叙「团圆」背后的文化基因;国庆办「祖国辉煌成就展」,让学生直观感受「祖国强则香港兴」的深刻内涵。
校外笃行:山河印证践初心,知行合一显担当
校外实践是国民教育的「第三课堂」,是将认知内化为信念、将情感转化为行动的关键桥梁。正如我校中五级师生于去年十二月赴广东英德展开的乡村振兴考察,正是践行「脚踏实地、学思并进」理念的具体实践。学生走进英德龙华村,这座昔日的革命老区,如今已蜕变为省级「红色村」党建示范点。墙上斑驳的革命标语与崭新的农产品电商中心并存,让学生亲身见证「红色基因」如何在当代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考察结束后,学生需完成专题研习报告,并在校内分享,将所见的产业创新、生态实践、教育协作等鲜活案例,转化为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层理解。
课堂夯基、校园润心、校外笃行,三者并非孤立片段,而是我校国民教育体系中「层层递进、循环升华」的有机整体。国民教育非生硬灌输,而是润物无声的培育;非短期任务,而是薪火相传的使命。今后,我校将以更丰富的课堂、更贴心的活动、更扎实的实践,培育「知国情、爱家国、有担当」的香港新一代,让他们既扎根香江沃土,更胸怀祖国山河,在国家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香港青年的精彩华章。
2334ce93f6a9ba054ab2b1bbe28c4a6f.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