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族裔教育 以STEAM出发 建构共融学习环境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105期 梅志文校长 伯特利中学根据2021年的人口普查,香港的少数族裔人数在过去十年显著上升37%,而在2023至2024学年,小学的非华语学生人数更创近年新高。随着非华语学生的增加,如何为这些学生提供贴切的支援成为挑战。除了为他们提供传统学习的协助,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协助他们融入社群,达至多元族裔教育。
超越语言的共融课程
要进行多元族裔教育,必须要在课程中找到一个不受种族、背景及语言影响的锚点,编程教育正是其中之一。在编程世界中,所有人都使用相同的编程语言,无论是华语学生或是非华语学生,都须遵循同一套逻辑,让他们可以突破母语的限制。当多元族裔学生共同撰写一个程式的时候,他们不需要透过口语去解释每一个细节,而是可以透过编程语言中的统一的变数名称、函数指令,以及程式码注解去理解对方的想法。
编程的另一个好处是其视觉化的特点,程式码最后都会转化为可视的实际成果,例如网站或是应用程式。同样以网页专题研习为例子,同学在遇到口语沟通困难的时候,他们可以透过展现预览效果,以图像化的方式解释他们的想法。成果变成了两者之间沟通的载体,从而减低了因为语言不同的沟通隔阂。
以科技培养跨族裔共情力
当我们鼓励学生将编程视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工具时,教育的意义将得到升华。学生们可以共同研发一个多语言应用程式,帮助非华语家庭获取公共服务资讯。透过这些练习,他们可以进行换位思考,站在不同族裔的角度感受其所面临的困难。同时,利用所学推动公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也深化了他们对社会议题的理解和同理心。
建立包容性文化
STEAM 课程特有的协作模式为培养包容性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个成功的编程团队并非只依赖单一才能,而是需要每个成员在各自擅长的位置上,朝着共同目标努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成多元族裔小组,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文化背景与创意。当小组成员共同朝向一个目标时,他们将形成一个紧密的团体,个人因素如种族等将变得不再重要。他们可以从协作中学会欣赏彼此,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
STEAM教育不仅是提升竞争力的工具,更是一个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生态、促进社会共融的催化剂。透过其独特的实践与协作模式,尤其以编程课程为载体,STEAM教育能赋予所有学生平等的发声机会,并培养他们能够在多元社会中和谐共存、共同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