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爱国爱港精神 传承中华民族美德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43期 香港普通话研习社科技创意小学 国情教育组 优秀教师香港普通话研习社科技创意小学以「传承文化.爱国爱港」为核心主题,透过正规课程、非正规课程、隐性课程、校园氛围等,帮助学生建立并持续巩固全面的国家观念,引导他们将爱国爱港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助力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该计划备受肯定,负责团队的郭汉杰副校长、庞丽军副校长、吴静老师及冯洁卿老师更荣获2024年优秀教师选举国情教育组奖项,为学校的国情教育工作再添亮彩。
建构校园氛围 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教学团队致力营造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一方面,秉承学校推广普通话的理念,除英语课程外,所有学科均以普通话为主要授课语言;另一方面,周一至周三的早会活动及日常事务通知均使用普通话进行,通过构建沉浸式的普通话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祖国的亲切感。此外,团队还积极参与「五学并举——武艺校园计划」,组织全校师生在早会期间共同练习「武艺操」,让学生在掌握技艺、增强体质的过程中,涵养「尊重、坚毅、礼仪、仁爱」的中华传统美德。
结合学科知识 领略文化底蕴
在正规课程方面,各学科均与国情教育有机融合,例如中文及普通话科,在指定篇章以外,额外安排书法课程;常识科透过课程、专题研习、时事壁报板等,让学生认识历史,了解祖国;数学科教授《孙子算经》,传承古代科学智慧;英文科教授学生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年兽的故事、神笔马良、十二生肖、中国传统食物等;科技创意科指导学生制作升旗杆,及讲解升国旗相关知识;术科领域中,体育科的武术课、音乐科的粤剧艺术体验、视艺科的青花瓷创作、纸雕及皮影戏等,从不同维度引领学生领略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智慧精华。
学习中华文化 传承传统美德
国情教育更融入德育及生活教育科,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培养国家观念,传承中华美德。该课程采用自行编写的校本教材,定期举行德育周会、国情讲座等,让学生了解德育或国情信息。团队亦为六年级安排服务学习课,让学生了解长者的需要及支援技巧,亲身策划活动,藉外出探访,培养他们知行合一的意识,传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此外,学校参与教育局「我的行动承诺」活动,根据「行动承诺」目标为学生设计德育活动小册子,列出「传承文化.爱国爱港」的具体目标,并在该小册子中加入相关的名人名言,让学生从中明白中华民族坚毅拼搏、勤劳奋进的民族精神。
启发兴趣、认识历史 培养爱国爱港精神
正规课程以外,团队亦透过多元化全方位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例如推出升旗队、中乐团、中国鼓、书法、象棋、皮影戏、围棋、武术、国画、中国舞队等多元智能活动;安排参观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故宫博物馆等体验学习活动;向学生介绍与中华文化相关的书籍或网站,从阅读中认识历史及发展,开阔视野。
此外,团队也透过「隐性课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中华文化。例如带领学生参与内地姊妹学校交流,认识祖国发展;又依据国情教育日程安排校本活动、早会国旗下讲话、国安教育讲座等,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爱国爱港的精神。
家校携手合作 推动国情教育
团队认为家长有必要认识「承传文化,爱国爱港」的概念。因此在推行国民教育时,亦会协同家长力量。例如邀请家长参与国情教育活动或亲子体验活动;邀请家长协助开展中华文化活动,如中秋猜灯谜、中华文化日摊位游戏,多接触中华文化。团队亦会举办家长教育工作坊,如制作中秋月饼、端午粽子制作等,鼓励家长认识祖国,与学校携手推动国情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灵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