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资优,止于至善 校本多元平台启动学习新动力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105期 袁玉兰校长 天主教普照中学近年社会积极推动资优教育,以实现「资优教育普及化、普及教育资优化」的目标,致力于建立学生「人才库」,系统性地识别高能力学生,并因应其需求提供适切课程。在当今急速变迁的社会环境下,多元化人才培育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天主教普照中学以校训「止于至善」为核心办学理念,坚信每位学生皆具独特潜能,透过有意识的培育,必能逐步达至自我完善。学校积极推动资优教育,透过三层架构与多元平台,为不同能力及志向的学生打造合适的发展轨道,全面促进学术成就、品格塑造与国际视野的提升。
学校于第一层校本策略中,将资优元素融入日常教学。硬件方面,学校优化课室设施,增设电子屏幕,拓展自携装置的应用,加强课堂互动与即时回馈;软件方面,各科组推行电子学习平台,提升学生自我管理与反思能力,并透过精准提问、探究式学习及跨学科专题协作,培养高阶思维与解难能力。学校亦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学习,指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与生成式AI深化自学能力。在德育及情意教育方面,强化班级经营机制,建立系统性情绪支援与师生对话渠道,致力营造安全、互信且尊重差异的校园文化。语文基础上,重塑中英文学习环境,例如透过大屏幕播放时事与英语短片、增聘外籍英语教师、举办多元语文活动,使语言学习融入真实情境。
第二层策略聚焦资优增润,学校为表现卓越或具特殊潜质的学生提供抽离式课程,内容涵盖数理及人文学科的延伸学习,鼓励高层次探究与学术交流。语文方面设有写作增润班与暑期英语强化课程,以巩固语感与写作思维。同时,学校秉持「广义资优」理念,将体育、艺术与创造力纳入培育范畴,开设榄球、保龄球、剑击、戏剧、舞蹈、烘焙、咖啡拉花、编程及3D打印等多元课程,让学生从实践中建立自信与创新能力。第三层借助外部资源,搭建高阶学习与研究平台。学校积极推动学生参与由教育局、大专院校及香港资优教育学院举办的前瞻性课程与师友计划。今年已有超过四十位学生参与不同范畴的项目,包括中医药、化学、心理学、数学及领袖训练等,借此拓展知识边界、回应现实挑战,并在导师与同侪互助中确立志向、
增强自信。
资优教育的核心在于因材施教与创造机会。在人工智能与新兴产业驱动的时代,社会亟须具备跨界思维、创新实践及协作领导力的人才。若仅以文凭试成绩作为单一遴选标准,不仅难以反映学生多元潜能,更可能压抑其创新与探索动机。香港要维持国际竞争力,必须建立多元人才评核框架,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展现所长,开拓更包容、更多元的升学与职业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