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延伸价值教育 趣味方式领略孝悌之道
教育专业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44期 凤溪创新小学 优秀教师孝悌是仁的根本,自古以来,孝敬父母及爱护兄弟姐妹一直是仁的体现。凤溪创新小学的吴凯旋老师以「从探索经典古诗《七步诗》领悟孝悌之道」为主题,结合二年级的校本古诗文课程,围绕家庭中与长辈和兄弟姐妹的相处,让同学们深入探索孝悌之道。吴老师表示:「我们希望借着这个课题,教导小朋友与家人正确的相处之道,同时让他们明白在学校这个大家庭,应如何与同学友好地相处。」此计划备受学界肯定,荣获2024年优秀教师选举的教学组奖项。
善用资讯科技 建构深刻认知
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为此,她将虚拟实境技术(VR)应用于教学,让学生善用资讯科技来解读和细味诗句的意义。通过了解作者曹植的背景,同学们能更深入理解《七步诗》背后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曹操在世时偏爱才华出众的儿子曹植,导致魏文帝曹丕心怀嫉恨。曹丕即位后下令曹植在七步内作诗,若不成功则处死。最终,曹植以煮豆为主题,创作了传世的《七步诗》,道尽兄弟相残的可怕。学校借助VR技术,让同学对《七步诗》建立了初步但深刻的认知,教育学生要与亲人和睦相处。
上演「七步成诗」 引申孝悌之道
为了启发学生使他们能从「反面教材」中理解孝悌的道理,吴老师将「七步成诗」的故事引入课堂,展开有趣且生动的角色扮演活动。同学们被邀请扮演曹丕、曹植及曹操三个角色。在过程中,吴老师会精准地在不同节点将故事定格,访问「曹丕」和「曹植」两兄弟的内心感受,并询问「曹操」作为父亲,在目睹两个儿子发生矛盾时的想法。这样的安排让同学透过这个「反面教材」深入领悟孝悌之道。正如《弟子规》所云:「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长应关爱弟弟,弟弟应尊敬兄长,家庭成员应互助互勉、相亲相爱,让父母感到欣慰,孝道也自然会在其中得以体现。
延伸日常生活 贯彻正向价值
在课堂开始前,吴老师会进行访问,了解同学们是否曾与家人或兄弟姐妹争吵。她分享道:「不少同学都举手发言,表示在相处过程中遇到不同的矛盾。他们在分享关心的趣事或矛盾时,情绪都会非常高涨。」当同学们理解《七步诗》的意义,体会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可悲之处时,吴老师便将古诗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延伸至学生的生活经验。
她引导学生回忆与家人的点滴,并播放家长的录音,让家长回忆学生在家中的争吵情景,并表达对此的感受。吴老师以此为案例,引导同学进行分析,从同理心和孝悌的价值观出发,教导他们如何处理这些矛盾。通过反思个人在家庭和学校中与家人、师长及同学的相处态度,同学们学会了如何与家人融洽相处,与师长和同学共建和谐的校园,进而关心社会。
时光倒流 反思过去矛盾
同学们通过《七步诗》和家长分享的案例,深刻体会到家人之间发生矛盾时的复杂心情。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以正面的价值观进行分析。接着,吴老师设计了一项有趣的课堂活动,邀请学生到「时光电话亭」,让他们打电话给过去与家人发生矛盾的自己。这项活动假设时光倒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劝戒曾经的自己。吴老师分享:「同学们的反应格外投入,起初他们满脸疑惑,不明白为什么要打电话给过去的自己。但在过程中,他们不断成长,学会反思自己,思考如何运用所学,去劝说曾经冲动的自己。」
同根同心 植根孝悌之义
「同根」的概念不仅适用于小朋友与家人,也可以扩展到学校这个大家庭,让学生与师长和同学之间形成「同根」的连结。在经过诗文赏析、课堂活动与反思后,吴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跟进环节,促进「同根」的更深层次意义——「同心」。学生将自己的承诺写在书签上,并挂在「品德树」上,表达在家庭和学校实践所学的决心。
此外,古诗文学堂也设置了评估环节,一方面由家长评估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另一方面由老师观察他们在课堂上与同学的相处情况,实现家校合作的整体评估。为了延伸《七步诗》中以豆为主题的内容,课堂还包括了种豆活动。每位同学获发一颗刻有「孝亲」的豆,让他们带回家种植,寓意将孝悌之义深植于心。
98a1f97f8b6be25ee9f4da70f5209e65.jpg)
af3652ab6a5104e844a54e2321774215.jpg)
f95a75355140744e9870f0d53f092306.jpg)
10391ad33247ed59e61e6c75dbd90178.jpg)
cf8e75bfe18436adcbd1ec72c8a93678.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