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人才之力 筑繁盛之基
政府重视教育和青年发展工作,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更指出,「青年是香港的未来」,并致力于为青年创造上流发展的机会。在教育方面,培育青年成为德才兼备、爱国爱港、持守正面价值观及具备国际视野的「终身学习者」。教育局亦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携手教育界推动教育发展,肩负起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今期《教育专业》封面故事将集中讨论学界如何培育出迎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以回应香港建立「人才库」的需求。
详细内容升小英语准备 掌握英语系统 全靠好方法
随着疫情缓和,防疫措施放宽,小学生也开始全日上课了。有家长支持,亦有不少反对,认为延迟放学直接影响课后学习。但是,所谓的课后的学习其实很多时就是参加补习班「做功课,再补底」。若然小朋友能在午饭后时段在学校完成大部分家课,有充裕时间消化课本上的知识,不是更好吗?小儿今年五年级,还记起他小一时,放学时已把8成功课做完了,作为家长,实是喜讯。其实小学课程比幼稚园的要求高很多。就以英文学习为例,首先小学生要经历默书(Dictation)及阅读理解(Comprehension)的考验。没有打好基础,根本很难应付。
详细内容调整升小策略 男孩女孩大不同
不少父母都有以下经验︰再文静的男孩,一样需要「放电」;再活跃的女孩,也会倾向依从成年人的指令。其实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有不同的性情,心智及脑部发展速度亦不一样,家长可因应子女的发展、能力和性格调整选校策略,选择最合适的小学。想让子女愉快学习,家长便先要由了解子女开始。
详细内容升中选校策略 规划选校日程
所谓「知己知彼」,每位家长为子女拣选合适的中学时,应对学校有充分认识,例如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特色、收生准则、班级结构、未来发展等;另一方面,亦应考虑子女的能力、志向及兴趣,从而作出适当的选择。此外,亦要深入了解选校递表的申请流程,认识细则,恰当地安排日程,更可向子女就读学校查询意见,即使面对海量资讯,亦能游刃有余。
详细内容愉快学习=尽情玩乐? 从课程出发 让学生喜爱学习
每当我询问家长选择蒙养的原因,他们都不约而同表示,学校属于Happy School,功课压力不大,学生都喜欢上学。我听罢当然感到欣喜,然而,愉快学习是否跟少功课及玩乐画上等号?事实上,令蒙养学生愉快学习的钥匙,在于KTMY(本校简称):
详细内容选校疑难小百科
在子女的学业路上,如何选校成为一大难题。既抱着让子女入读名校的心愿,亦希望发挥他们的潜能,不仅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更要为子女作出最后选择,其实压力甚大,深怕「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为了急家长所急,教育传媒于网上搜罗了部分常见的选校问题,为家长们提供宝贵的参考。
详细内容专上 STEAM 教育 打造本地应用型专才
高等教育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有助增强香港的发展动能。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所长贡献国家发展所需,是次《施政报告》,在课程加入更多创科元素,积极在大学院校推动STEAM 教育,提升研究生学额,以及增加资助额和奖学金等,务求推动创科发展,为香港建立人才库。李子建教授认为政策能够涵盖大专院校发展,以及在基础教育中推动有关 STEAM 的发展。陈智轩教授则认同《施政报告》能配合创科发展,除了资助外,亦有不少实际措施配合。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