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未来校长论坛 共塑AI教育新生态

文: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42期 未来校长论坛 教育新生态 ai

2025年6月10日,由蝴蝶发展教育基金发起的「人工智能时代系列讲座」暨「2025年AI未来校长论坛(香港站)」在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市区校区)成功举办。活动以「AI+教育」为核心,深度融入「善经济」「科技向善」理念,吸引100多位港澳、内地教育界、金融界及科技界的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正向应用路径,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伦理意识的未来人才。

「科技向善」、「善经济」 驱动AI教育实践创新

开幕式上,中国国家行政学院香港工商专业同学会主席石柱先生强调,人工智能(AI)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正重塑全球产业形态与社会结构。几乎无所不能的AI+正在成为各个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AI已经成为大国竞争战略制高点。

AI未来校长课程执行校长马成功先生提到,「善经济」视角下的AI教育应聚焦人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技术工具的灌输。同时马校长还深刻的阐述了蝴蝶发展教育基金成立的初衷及发展。

香港教育传媒集团创办人陈翠贤小姐(Iris)则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和人才枢纽,需在人工智能时代立足湾区、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推动AI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人才。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香港工商专业同学会副主席及广州南沙新区香港服务中心联络官张江亭先生建议将「AI伦理七原则」纳入校本课程,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PBL)培养学生判断技术应用边界的能力,呼应《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中「融入伦理教育」的政策要求。

实践与伦理并重 构建平衡教育范式

AI未来校长课程执行校长马成功提出「技术工具 + 价值引导」双轨模式,强调通过AI优化教学效率的同时,需以培养学生解决真实社会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例如结合「AI驱动的社区服务」等实践项目。

张路博士以《光神经中枢系统》为例,阐释AI技术应作为「辅助协作工具」增强学生自主学习,避免替代教师的情感互动与价值引导。

蝴蝶发展教育基金法律顾问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敏律师结合当前政策导向及AI技术发展对国家安全的新挑战指出,AI时代需将数据隐私保护、演算法公平性审查等法律知识系统性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数据安全关乎国家数据主权,此类风险需从基础教育阶段构建防范意识。

圆桌论坛上,在陈翠贤小姐的精彩主持下,嘉宾围绕AI与教育展开讨论:朱嘉添校长探讨AI助力个性化学习;李志文校长聚焦AI提升学校管理效能;仇恒初校长分享AI赋能融合教育案例;谭永基先生分析校企合作中AI落地痛点;程志祥校长发表了AI时代教育伦理与挑战的思考;还探讨了未来校长需具备的「AI素养」。

腾讯微信小程式教育平合分享「AI + 教育资源共用」实践,通过智慧匹配技术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并与科大讯飞及香港本地AI教育单位一同探讨了需整合企业、高校及社会机构资源,构建「技术研发—教学实践—伦理审查」的协同机制,推动AI教育从单点尝试向系统化生态发展。

以「善」为纲制定方案 推动可持续发展

活动现场专家学者围绕「善经济」与「科技向善」理念构建AI教育蓝图:课程体系分层设计,小学至高中阶段分别以趣味体验、基础知识学习、项目实践为主,并融入伦理教育;教学方法创新采用任务式、项目式学习及混合式教学,借助智慧平台实现个性化教育;师资培养从多学科选拔教师,联合多方开展技术与伦理兼备的专项培训;资源建设整合优质内容并推动校际共用;社会公益联动方面,组织学生参与公益项目、设立奖学金并开展科普活动,传播「科技向善」理念。

蝴蝶发展教育基金创办人姜波女士在总结中表示,本次论坛凝聚了「技术创新与价值引领并重」的共识,未来将持续推动「百位校长引领、千校联动、万师参与」的AI教育生态建设,让科技真正成为培育「善经济」人才的基石。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香港及内地教育界在AI教育领域迈出「善经济」、「科技向善」的关键一步,为落实《2024-2035年教育强国纲要》中「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目标提供了实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