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育创新 探索学习新路径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42期 兴伦实验学校 AI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 香港18区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教育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兴伦实验学校联合香港18区每区一间代表学校,共同启动AI自主学习创新项目。项目为参与学校免费开放AI学习平台,涵盖数学、物理、化学、公社科等知识点,让同学可以自主学习,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或是自我挑战,追寻更佳成绩;每间学校每年更有1万元奖学金,让学校自主发放给成绩进步同学;而学校使用平台的经验,会透过《教育专业》及《香港教育杂志》分享,让社会人士得悉在AI自主学习范畴,学校的成功经验得以让更多学校借镜参考。

开放AI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开辟路径

兴伦实验学校项目正式启动,借着人工智能技术革新教育模式,推动香港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计划邀请香港18区每区一所学校作为先导学校参与,通过免费开放AI学习平台、设立专项奖学金、共用教学经验等举措,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教育资源分享开辟新路径。

兴伦实验学校项目的核心亮点在于其AI学习平台的深度应用。平台针对数学、物理、化学、公社科等学科,整合海量知识点,构建智慧化学习体系。学生不仅能够自主探索课程内容、解决学习难题,还能通过平台提供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实现自我挑战与成绩突破。「这个平台就像一位24小时线上的智能导师」项目负责人表示,「它能精准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推送定制化学习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设立激励机制 分享教育成果

除技术赋能外,项目还设立了激励机制。参与项目的每所学校每年可获得1万元奖学金,用于奖励在学习中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此举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学校提供了灵活的激励资源,助力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注重经验共用与成果推广。学校使用AI平台的实践经验将通过《教育专业》、《香港教育杂志》、GoodSchool网站等社交媒体,向学界分享,为更多学校提供可借鉴的AI自主学习模式。期待兴伦实验学校这一项目,能打破校际壁垒,加速优质教育经验的传播,助力推动香港教育的整体创新升级。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AI技术真正走进课堂,成为推动学生成长的有力助手。」兴伦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强调,项目未来将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深化与参与学校的合作,为香港教育注入更多科技活力。随着未来的逐步推进,其对香港教育生态的积极影响值得期待。

香港18区先导学校

地区 学校 校长
荃湾区  圣公会李炳中学 洪 树校长
中西区  圣公会圣士提反堂中学 麦伟麟校长
北区  中华基督教会基新中学 高国荣校长
离岛区  长洲官立中学 黄国强校长
九龙城区  圣匠中学 吴嘉凤校长
东区  汉华中学 关颖斌校长
屯门区  南屯门官立中学 陈耀明校长
湾仔区 佛教黄凤翎中学 李伟盛校长
深水埗区 佛教大雄中学 招康明校长
沙田区  佛教黄允畋中学 李镜品校长
南区  香港仔工业学校 沈明辉校长
大埔区  神召会康乐中学 蔡康年校长
元朗区  圆玄学院妙法寺内明陈吕重德纪念中学 黄建豪校长
黄大仙区  救世军卜维廉中学 洪楚英校长
观塘区  天主教普照中学 袁玉兰校长
西贡区  香港路德会马锦明慈善基金马陈端喜纪念中学 崔永浩校长
油尖旺区  天主教新民书院 吴华彪校长
葵青区  香港四邑商工总会陈南昌纪念中学 陆咏恩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