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以爱育人 生命燃点教育之光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教育专业42期 救世军石湖学校 谭天佑校长 新校长 特殊教育当教育的温度触达每一个特殊的心灵,点亮孩子的成长之路,特殊教育便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光芒。救世军石湖学校谭天佑校长,自去年9月担任校长一职,带着对特殊教育的炽热情怀与深刻见解,走进这所承载无数特殊孩子希望的学校。在教育不断创新突破的时代中,他将如何用专业与爱心,为特殊孩子量身打造独特的教育模式?又将怎样带领团队开拓特殊教育的新方向?本期新校长对谈,跟随我们的脚步,走进救世军石湖学校,倾听谭天佑校长讲述特殊教育背后的故事,一同探索这片充满爱与希望的教育领域。
Iris:「 作为新任校长,您在学生个性化培养与全人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实施路径?如何通过课程、活动等方式发掘学生潜力,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谭天佑校长:
体现爱与包容 发掘自身价值
每位学生都是独特个体,学校以IEP(个别化学习计划)为课程设计核心,制定大班集体教学、小组辅导课程、一对一辅导的三层支援计划。这套机制整合了教育、医疗、心理等多领域资源,引入言语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及教育心理学家组成跨专业团队,透过多维度介入模式,确保IEP计划精准对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学习需求。在学术教育之外,我们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引,构建了覆盖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领域的20项课外活动体系。每位学生需至少选择1-2项活动参与,例如乐队、沙画、升旗队,形成丰富的兴趣发展网络。其中STEM Lego班与校园小记者项目尤其受学生欢迎。
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在高中阶段构建「体验-实践-就业」的衔接式生涯规划体系。第一阶段,与沙田公立学校合作开设「校务助理实习」,中四学生负责文书处理、校园导览等工作,首次体验「雇主评价」;第二阶段,与办学团体合作安排「社区服务实习」,学生轮流到老人院、幼儿中心等场所,从事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在真实社会场景中培养责任感;第三阶段则针对中六毕业生开展「企业直通车计划」,今年有学生进驻数码港从事视频剪辑等数字化工作。目前已有3名毕业生通过实习转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力更生。
特殊教育的目标不是将学生保护在「安全区」,而是通过科学的支持系统,帮助他们在体验中建立自信,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在社会参与中找到自身价值。当我们的学生能够在社区舞台上自信演奏乐曲,能够在企业岗位上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时,他们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的蜕变,更成为了推动社会融合的积极力量,不仅体现了基督教「爱与包容」的核心理念,更为特殊教育领域提供了可借鉴的「全人发展」样本。
Iris:「 特殊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在教师团队建设和专业能力提升上,您会怎样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创造力,打造一支优质的特教队伍?」
谭天佑校长:
贯彻4E理念 成就教育愿景
教师团队对教育的热忱始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感恩老师们对教育饱含热情、怀揣初心,在校内形成了协作共进的氛围。今年,我特意与中层团队强调,学校在领导管理方面要着重践行4「E」,即Envision、Enable、Empower和Energize,持续维系团队的教育热情。
Envision:为学校打造清晰愿景,制定针对学生的课程规划和生涯规划,就像鸟儿飞翔需要明确方向一样,贯彻「以爱为本,成就每一个生命」的核心使命,帮助每位同学发光发亮。
Enable:为贯彻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学校积极创造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到不同学校观摩,经沉淀内化,将外部经验转化为教学实践养分,实现专业能力的持续精进。
Empower:通过赋权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动力。当教师通过外出学习或专业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后,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与本校实际教学场景结合,为其提供充分的创新实践空间,在自主决策与实践中形成对学校的深层归属感。
Energize:鼓励教师将教学成果对外展示并接受行业审核,让教育实践获得更广泛的价值认同。当教师的努力获得行业权威认可时,其职业自信心会得到显著提升,促使教师更积极地投身教学创新,成为深耕教育领域的持久力量。
在这一年的实践中,我们以4「E」理念为指引,在团队建设和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不少收获。未来,我们会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行,让团队的教育热情持续燃烧,为特殊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真正实现「以爱为本,成就每一个生命」的美好愿景。
Iris:「 站在新起点上,您对救世军石湖学校未来3-5年的发展蓝图是怎样的?在硬体设施、校园文化、特色项目等方面,将如何推动学校实现高品质发展?」
谭天佑校长:
双轨并筑根基 实现全面成长
作为一所基督教学校,在发展规划中着重基督化与专业化两大方向,通过课程设计、硬件升级与科技融合,构建兼具信仰与现代理念的教育体系。在基督化教育的实践上,始终将信仰价值与教学内容深度结合,注重探讨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基督教理念的连结,同时确保与教育局宣导的十二个价值观相契合。此外,校园建设也围绕基督化展开,营造充满关爱、支援等基督教元素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信仰的浸润。
专业化发展则贯穿师生培养与教学实践的各环节。团队通过行动研究、与大学等学术机构合作,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学术成果转化为课堂实践,提升教学的专业性与实效性。针对学生,打造差异化的培养路径:配备融入职业治疗元素的Gym room和Play room,训练学生的感知机能。我们还将新建科学室,融入STEM教育与AI技术,为学生提供探究式学习的空间,不仅帮助学生通过声控等方式突破学习障碍,更掌握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科技技能。
整体而言,我们以「SASWS」(支持,欣赏,协同效应,智慧,发光)为校园文化核心,希望通过基督化与专业化的双轨发展,既坚守信仰赋予的教育初心,又以科技与创新赋能教学,最终让学生在知识积累、技能提升与品格塑造上实现全面成长,成为兼具人文情怀与现代素养的个体。
Iris:「香港在特殊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到家校合作都有独特的模式。您认为哪些实践经验最值得向内地特殊教育同行分享,以促进两地特殊教育的共同发展?」
谭天佑校长:
两地特教交流 共促学生发展
首先,非常感谢教育局为姐妹学校交流提供了丰富资源,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内地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表现卓越,特殊教育领域也正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内地与香港可以开展更多跨校、跨地域的共同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以中文学习为例,研究可以聚焦于探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在研究设计阶段,两地的老师可以借助线上会议工具进行沟通,共同讨论课堂设计。之后,双方老师可以互相观摩教学,进行共同备课、共同教学等活动。观摩结束后,将研究成果进行分享,把成功经验具体、实际地教给家长,并在不同学校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学生交流也是一个重要层面。以我们学校为例,今年带领学生到内地参加姐妹学校朗诵比赛,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契机,两地老师提前开会进行了规划。在过程中,能够了解内地姐妹学校同学的情况,增进彼此友谊。这也正符合教育局在国民教育中所宣导,让学生从小便知道我们是同根同源的同胞。
只有亲自到内地学校参观,才能真切感受国家的强大与进步。得益于良好的政策支持,国家在教育实现了AI数位化,像大疆、华为等企业都是世界一流,为特殊教育的科技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援。这让香港老师明白到必须融入国家发展步伐,把应用科技提升学与教的经验带回香港,促进特殊教育多元发展。通过两地特殊教育的互相交流,能够推动特殊教育朝着共同的发展方向前进,而学生的成长和利益始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最大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