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認受應用學習 帶動多元學習新時代——訪問香港中文中學聯會主席 梁冠芬校長

大学认受应用学习 带动多元学习新时代——访问香港中文中学联会主席 梁冠芬校长

教育传媒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校长专访 香港教育杂志

香港中文中学联会主席梁冠芬校长认为,优化课时原意是为了让师生同时松绑,在压力过大的高中课程中,可以喘一口气。然而却因在联招院校入学计分方法中,选修科与应用学习科并不完全对等,令学生多选择走「第三个选修科」之路,变相增加学习压力。梁冠芬认为,若大学能认受选修科与应用学习科地位相同,则有助学生选读应用学习科,提升他们的眼界与见识。

详细内容
選校/面試難題Q&A

选校/面试难题Q&A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资讯

在子女的学业路上,如何选校成为一大难题。既抱着让子女入读名校的心愿,亦希望发挥他们的潜能,不仅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更要为子女作出最后选择,其实压力甚大,深怕「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为了急家长所急,教育传媒于网上搜罗了部分常见的选校问题,并找来不同的校长作专业回应,为家长们提供宝贵的参考。

详细内容
疫情下 反思學校的作用

疫情下 反思学校的作用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2019冠状病毒病肆虐全球,全港学校(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特殊学校及提供非正规课程的私立学校)按教育局的指示,于2020年2月3日开始停课。之后虽然因应疫情发展,在五月份恢复面授课堂,但不久又提早放暑假。新学年之后,网课和部份面授课,成了教与学的新常态。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家长、作为学生,也是时候反思学校教育所起的作用是甚么?

详细内容
53萬居粵港人 學額需求殷切 深圳建港人子弟學校 實踐香港課程紓困

53万居粤港人 学额需求殷切 深圳建港人子弟学校 实践香港课程纾困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资讯 校长专访 教育传媒 到校直击

据政府统计处于2019年底的估算,超过53万名香港居民在该年度于广东省逗留六个月或以上。其中,24岁以下年龄组别达235,200人,中小学适学年龄人数,保守估计超过十万人。在这些港人家庭中,不少因个人事业或工作关系而须长期在内地生活,也有因工作需要而须住上一段时间,惟最终仍可能因工作关系调回香港。无论是长期生活也好,短期居住也好,同样须面对孩子入学难、适应难的问题,因此子女的学业问题成为了居粤港人家庭的一大困扰和考虑。

详细内容
新會商會學校 公平教育 享受學習樂趣 優秀教師團隊 提升英語學習表現

新会商会学校 公平教育 享受学习乐趣 优秀教师团队 提升英语学习表现

教育传媒 到校直击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资讯 升小攻略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新会商会学校屹立于中西区逾六十年,学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融和共处、互相砥砺。吕锦强校长和教学团队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致力打造 公平的优质教育 ,让学生得以发展潜能,使学习成为乐事。

详细内容
重視英語與閱讀 斥資 170 萬元建造學習樂園 「寓學於樂」孩子愛學習

重视英语与阅读 斥资 170 万元建造学习乐园 「寓学于乐」孩子爱学习

教育传媒 到校直击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升小攻略

香港学生辅助会小学为一所「基督教」学校,本著「一切为了孩子」的信念,透过宗教的薰陶、道德的培养和阅读氛围的孕育,配合活泼且与时并进的课程设计,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详细内容
能學,就有未來

能学,就有未来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社会发展实在超过了你我的想像,新知识的产生和发现急速涌现,科技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讯息数码化后,为知识传播提供了高速通道,无远弗届,不单冲击著观念,也冲击著技术和方式,变化之快,目不暇给。今天的教育工作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回应,让将要走向未来的孩童,能够顺利适应、参与及发展他们的未来。

详细内容
非一般的開學 非一般的體驗

非一般的开学 非一般的体验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疫情未过,学校却于九月一日如期开学。面对「开学而不上学」的局面,对学生、教师及家长都是一大考验。

详细内容
開拓一生多體藝 成就資優教學

开拓一生多体艺 成就资优教学

教育传媒 到校直击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升小攻略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仁济医院赵曾学韫小学林美霞校长一直重视资优培训,在她硕士的毕业论文中,就以探究香港资优教育为研究题材,并于教学中实践。

详细内容
高參與高鼓勵 快樂正向校園

高参与高鼓励 快乐正向校园

教育传媒 到校直击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升小攻略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位于元朗区的狮子会何德心小学,重视学生脑部发展,多年来推动脑基础教学,不断完善课程和教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