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兴教育 砥砺前行展新篇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校长专访 教育专业43期 仁济医院何式南小学 叶炜婷校长 新校长对谈

在屯门地区学校普遍面临收生压力的教育环境下,仁济医院何式南小学迎来了叶炜婷校长这位充满教育热忱与行动力的掌舵者。从选择接下校长重任时的初心与考量,到履职一年间攻克难题的坚毅与智慧;从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的理念践行,到筹备40周年校庆时的温情规划,叶校长以「迎难而上」的信念、「坐言起行」的态度,在学校品牌建设、团队凝聚、教育创新与校园文化传承中留下了深刻足迹。本期新校长对谈,将走进叶校长的教育世界,感受她如何以教育本质为核心,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与温度。

Iris:「面对屯门地区学校普遍存在的收生困难挑战,您当初选择接任何式南小学校长一职,是出于怎样的考量与教育初心?在您看来,破解收生难题的关键突破口可能在哪里?」

叶炜婷校长:

打造学校品牌 创造成功机会

在来到何式南之前,便了解到学校的收生压力,但正是这种压力,让我时刻保持奋斗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第一次与全体教职员见面时,我提出了「迎难而上」四个字。无论学校工作还是个人生活,都需要勇气和坚持,以带领团队面对新的困难与挑战。因此要打造好学校品牌,关键在于做好内部工作,建设教师团队和校管队伍,保证课程的专业性,充分发挥学校过往的亮点,为学生和老师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的能力被看见,从区内到学界都能获得认可。

从助理校长到校长的角色转变,让我愈发体会到教育工作的任重道远。我出生于基层家庭,深知教育对改变未来的重要性,多年来在屋邨学校工作的经历,让我始终与基层学生紧密相连,也因此格外了解家长们的真实需求——他们并非只看重学业,更渴望学校能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学业基础、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助力孩子向上流动,而这正正是小学基础教育的关键所在,为学生规划升中时赢得更多选择的底气。

我的教育愿景,与办学团体仁济医院「尊仁济世」的理念不谋而合——济世为怀的核心价值,正是要将珍贵的价值观与优质教育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家长将极大的信任交付给学校,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做好校内教育,更要兼顾学生在家中的学习延伸,引导他们把课堂所学转化为生活实践,让家校协作理念发挥最大成效。

Iris:「担任何式南小学校长已满一年,在这一年的履职过程中,您经历了哪些印象深刻的挑战与成长?这些经历让您对『校长』这一角色的职责与意义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和收获?」

叶炜婷校长:
秉持坐言起行 凝聚教学团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流动巴士图书馆的启用过程。两年前,前任校长历尽辛劳申请来退役巴士,漫长的审批流程,使其一直未进入装修和启用阶段。两年间,家长们的期待如同潮涨潮落。为此,我在接任后持续与校监沟通,并向教育局分区部门传达,家长、学生和校监的心声。终于在去年十月底,项目顺利通过审批。起初大家也持审慎态度,建议巴士图书馆到新学年才正式启用。但我深知学生和家长们迫不及待要见证「跨阅号」开幕的心情,故我积极协调各方,加紧工作流程,终能在七月二日正式启用。我们随即为毕业班安排在巴士图书馆聚会,孩子们更在留言板写下对学校和自己的期望。

此事影响更超出预期,因开幕礼邀请了九巴公司代表出席,不但给了很多宝贵建议,更助学校成功申请到「何式南小学站」巴士站牌,增添学生上学的仪式感。更惊喜的是,九巴公司邀请学校参加「宠物巴士游活动」,带领校兔小Q及老师、家长们的宠物,前往南丰纱厂游覧。对孩子们来说,这样的经历会成为学习生涯中的深刻记忆;对学校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成功实践,更含丰富教育意义,让学生在亲近动物中体会生命教育、理解「众生平等」的价值观。

回顾这一切,我深感挑战与成长并存。面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关键是「坐言起行」,勇敢迈出第一步,以行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凝聚了整个教学团队,共同完成任务的归属感、成就感,以及看到学生和家长喜悦时的欣慰,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Iris:「您积极鼓励学校老师参与教联会举办的优秀教师选举,背后是基于怎样的教育理念与考量?您认为这类评选对教师个人成长、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能带来哪些具体的推动作用?」

叶炜婷校长:
创新赋能教育 教师实践之路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诸多素养,而创新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特质。创新并非凭空出现的灵感迸发,其背后往往是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深刻反思,秉持力求优化的宗旨,进而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主动求变的精神,正是我所欣赏的教育态度。而本校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生动诠释了创新的力量,探索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学校近年相当关注和重视学生的精神健康,其中一位老师是瑜伽爱好者,常通过静观活动调节身心、纾缓压力,一次偶然的分享中,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将静观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呢?」这个充满新意的念头立刻引起了我的关注,当即鼓励她大胆尝试,构建了一套Mindful English(静观英语)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静观中沉淀自我,分享学习感受与收获,再将这份平和带入英语学习。

恰逢教联会举办优秀教师选举,我便将比赛资讯分享给她。在我的建议下,她梳理了教学框架,使整个课程体系更清晰完整。最终,她成功入选,其教案与教学理论被制作成作品集在现场展示。这种荣誉感与认同,将鞭策教师不断提升自我,而他们的成长最终会惠及学生,形成「教师提升、学生受益」的良性循环。因此,我始终注重发掘教学实践中的新可能,鼓励团队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框架,为教育注入长久新活力。

Iris:「今年是学校40周年校庆,虽然叶校长来到学校才刚满一年,但校庆相关的筹备工作已逐步展开。对于这次校庆,您有什么期望?」

叶炜婷校长:
展现学生潜能 创造珍贵回忆

我们去年10月开始筹备40周年校庆,团队达成了一个共识,希望能够充分展现学生潜能,成为此次校庆活动的主旋律。四十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校友,都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是学校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校庆筹备的消息传出后,得到了广泛回应,许多毕业已久的校友也主动参与其中,为母校注入温暖力量。为让校庆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珍贵回忆,精心策划了多项互动环节。其中一个亮点是邀请全体学生共同设计一幅契合校庆主题的积木墙,鼓励同学利用暑假期间构思灵感。待收集所有意念后,我们将挑选特色的内容,融合到积木墙的最终成品中,成为校园一道充满温情的风景和人气打卡地。

与此同时,校庆典礼也将以别具一格的形式进行,其中一项是筹备已久的英语音乐剧,展现学校在艺术教育领域的成果与风采,为现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