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国安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

文: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43期 殷见欢校长 政府中学校长协会主席 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青少年则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如何让国安教育真正融入校园日常,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并将维护国家安全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政府中学校长协会主席殷见欢校长结合学校实践,分享了官立中学在国安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推动学科融合 国安教育「自然生长」

谈及国安教育的开展,殷校长强调,官立中学始终遵循教育局「自然连系、有机结合」的原则,将其深度融入日常学科教学,通过跨学科协作,让国安元素在课堂中「润物细无声」。以语文、中国历史、地理科为例,地理科涉及的「地图法」「九段线」「十段线」等内容,直观理解国家领土主权的核心内涵;中国历史科让学生从朝代更迭、家国兴衰中,感悟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的重要性;语文科则能借助经典文本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建立对国家的文化认同。

此外,疫情后恢复的内地交流活动,也成为国安教育的重要延伸。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大湾区、贵州、重庆等地,实地感受国家发展成就:在贵州,学生踏上连接山区的桥梁,了解到当地居民为国家建设主动搬迁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精神;在重庆,学生观察到山城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业,并开始思考香港的产业发展方向。殷校长表示,学生亲身见证国家的强大,更深刻地理解国家「让每一个人拥有幸福感」的责任与担当,这种情感共鸣远胜于课堂上的讲解。

紧跟时代步伐 构建教育体系

随着时代发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内涵不断拓展,从传统军事安全延伸至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核能安全等多个领域。作为由教育局直接管理的官立中学,殷校长认为,官校在推动国安教育「与时俱进」方面,具备三大优势:

1政策先行,资讯领先

官校始终与教育局政策紧密衔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教育政策与资讯,更早接触新兴国安领域的相关项目,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人一步」。

2校际协作,资源分享

全港超过六十多所官立中学、官立小学组成「学习共同体」,联合开展跨校活动,例如每年举办的「心系家国」系列活动,涵盖十余个跨学科专案,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形成互动的教育生态。此外,疫情后恢复的内地交流活动,也成为国安教育的重要延伸。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大湾区、贵州、重庆等地,实地感受国家发展成就:在贵州,学生踏上连接山区的桥梁,了解到当地居民为国家建设主动搬迁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精神;在重庆,学生观察到山城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业,并开始思考香港的产业发展方向。殷校长表示,学生亲身见证国家的强大,更深刻地理解国家「让每一个人拥有幸福感」的责任与担当,这种情感共鸣远胜于课堂上的讲解。

3教师赋能,主动创新

教育局为官校教师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例如连续十年举办的「教师联校研讨会」,每年聚焦一个核心议题,千余名官校教师共同交流探讨,提升专业能力与视野。殷校长表示:「官校教师作为公职人员,有使命感和义务『身先士卒』,这种责任感也带动他们主动探索、深化国安教育,让学生全面理解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践行责任担当:从「认知」到「行动」

学习国安教育、见证国家发展后,官立中学期望学生能以怎样的行动维护国家安全?殷校长提出「三步实践法」,引导学生将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第一步:认清身份,明确优势

让学生清晰认知自己「家在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特殊身份——既拥有祖国的强大支援,又具备与国际接轨的便利条件。

第二步:开放视野,全面观察

鼓励学生以「开放的心灵、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不仅关注国内城市的发展特色(如大湾区的创新、贵州的脱贫成果),也关注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思考未来如何借鉴经验、改善不足。

第三步:反思自我,主动贡献

引导学生在观察后反思:「我能为国家、社会做些什么?」如果发现某个领域存在不足,可思考如何参与改善;如果发现新的发展机遇,可尝试创造新方向。例如,BAFS教师在参与内地交流后,带领学生开展「青年营商计划」,探索香港文创新可能,思考如何打造类似「Labubu」的本土文创,助力香港产业发展。

学校希望通过六年的中学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认识国家、认同身份、明确责任」的完整认知体系,让他们意识到「维护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自己是国家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殷校长总结,教育界的责任是搭建平合,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香港,见多识广后自主选择人生道路,成长为「既懂国家、又通世界」的时代新人,这才是国安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