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 塑造教育发展新生态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41期 数字技术 教育数字化 数字教育在数字化时代,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各领域,深刻改变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与学习方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随着全球数位化浪潮席卷而来,教育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年来,国家的数字教育快速发展,教育平台与电子技术的兴起为教育赋能。今年四月,国家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到集成化、智慧化和国际化的全面部署,旨在贯彻教育数字化策略,构建全新数字教育生态系统,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打破界限,实现全民学习
要实现教育数字化,建设一个覆盖广泛、优质可靠的网上教育资源平台至关重要,以打破地域与数字鸿沟,实现「一网在手通天下」。2022年,国家教育部推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政府、学校和社会的优质资源,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该平台兼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和社会赋能教育创新等功能,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覆盖全国32个地方平台,连接51.9万所学校,服务1,880万名教师、2.93亿名在校生及广大社会学习者,访问用户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内容涵盖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终身教育,并提供就业、考试、留学、语言类、教师服务和读书平台等多种服务,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国家将进一步推进集成化,打造2.0智能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表示,集中上线系列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帮助师生更好地拥抱智能化时代,并扩容升级国家平台的国际版,开发多语种课程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境共享。
新增29种本科新专业 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回应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教育部早前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新增29种本科新专业,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推动专业交叉融合再出新,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
新专业包括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与科技前沿相关的专业;还增设了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和数位戏剧等专业,以配合人工智能推动经济的发展。此外,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也在其中,支持国家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数字科技赋能教育 为教育注入新活力
数字技术的创新为教育带来全新机遇,线上课堂、电子教学资源等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越来越多先进科技被应用于教育领域,数字赋能课堂教学已成为新常态。例如,体育课利用人工智能设备捕捉学生跑步轨迹、速度和体能数据,根据大数据设计个性化挑战任务,使课堂更具趣味性;跨学科课程则应用AI图像识别与色彩分析技术、互动课件和虚拟实验场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以外,部分学校亦会举办科技节活动,与企业合作展示AI机械人表演、神经回馈设备和三维数位沙盘等高端科技。数字技术的融入提升了教学品质,让学生接触先进科技,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做好准备。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还促进了高阶思维、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和数位素养的培养,为教育注入新活力,适应数字化新时代。
数字技术还创造多元化学习场景,打破传统教育限制,例如大学利用VR技术模拟强电实验,降低操作风险;医学院则透过数位建模模拟肿瘤切除手术,提升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在学术研究中,数字技术帮助学者分析历史资料,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成果,为学科研究开辟新路径。这些变化不仅革新课程与教学模式,还促进高阶思维、实践能力与数位素养的培养,为教育注入新活力。
AI与教学深度融合 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数字教育正在重塑教学模式与学习生态。然而,无论技术如何革新变化,教师始终是教育的核心。他们既是数字工具的使用者,将前沿技术转化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利器」;也是教育温度的守护者,以个性化的指导与情感关怀,为数字教育注入人文内核。教师与数字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关乎教学效率的提升,更承载着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的使命。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于5月20日发布「香港教师使用AI工具辅助教学的情况」调查报告,反映本港教育界在数字化教学转型中的现状与挑战。调查显示虽然有近八成的教师已尝试使用AI工具辅助教学,但普遍面临技术门槛、数据准确性及学生抄袭等问题,期望政府可以在推动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投入更多资源支援。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完善数字教育人才的培养,以提升教师在数字教育方面的意识和技能。例如,北京怀柔区成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作室」,打造涵盖培训、研究、示范和推广的体系,并发布《怀柔区教育系统DeepSeek应用指南》,培训覆盖逾百位一线教师,推动AI融入课堂。
推动资源国际共享 引领教育数字化发展
自2023年起,国家教育部高瞻远瞩,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务实高效的态度,构建起全球数字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数字教育领域的年度盛会,「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慧时代」为主题,深度聚焦前沿议题。大会围绕数字教育治理、数字教育安全与伦理、人工智能赋能STEM教育、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等多个核心议题,通过主题演讲成果展示等多元形式展开探讨。期间,来自全球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剖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端运算等前沿技术如何重塑教育场景。这为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在推动全球教育数位化进程中的责任担当与贡献。
背靠祖国、联通世界 配合国家数字教育政策
国家「十四五」规划确立香港为八个重点领域的发展中心,当中包括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政府积极配合国家的数字教育政策及创科发展方向,制订并推行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培育年青人成为未来的创科人才,协助他们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拥有先进的资讯科技基础设施和高速网络覆盖,为教育数字化提供了硬件支持。学校普遍具备无线网络和智能设备,缩小数字鸿沟。双语教育环境(中英并重)及国际化视野,有利于吸纳全球教育科技资源,并与内地及海外院校合作,推动数字教育创新。香港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定位下,可作为教育数字化政策的试验田,借鉴国际经验并反馈内地。
政府近年大力推动STEAM教育,强化资讯科技课程,融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培养创科人才以配合国家数字教育目标。教育局亦联同香港教育城等机构,持续优化数字教育基建,开发支援教师和学生的数位平台,如电子学习资源库和教学管理系统。今年一月,政府更成立「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系统性推进政策落实,确保香港教育数字化与国家战略对接。
香港凭借其国际化、科技基础、教育质量及政策灵活性等优势,积极配合国家教育数字化政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广STEAM教育、开发数字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及制定长远规划,不仅提升本地教育质量,也为国家培养创科人才、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