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学文化传承 开启武艺教育新篇

文: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41期 武艺教育 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黄宇帆

5月8日上午,由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主办、中国武术国际学院承办的「五学并举」之武艺校园计划《校园武艺教材》于饶宗颐文化馆演艺厅举办新书发布会。活动在过去两年多在香港中小学实践的历史回顾及充满活力的宣传片中拉开帷幕。让与会者进一步认识和深化「武艺校园计划」的初衷和成果——推广武艺文化,弘扬四维八德,增强学生体质,涵养学生品德,推动国民教育,促进文化自信。逾百位教育界、武术界、文化界人士及先导学校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历史时刻,共同探索武艺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创新。

推进「武艺校园」常态化发展

「武艺校园计划」在香港推动两年半以来,在香港得到中小学校积极回应,共64所中小学报名为计划的先导学校,培训了超过2,000名老师,逾40,000名中小学生练习计划设计的集体武艺操,超过2,000名学生参加计划为学校提供的兴趣班,学习计划为进校园专门设计的五形拳、太极拳、刀术、棍术和剑术。

在这实践基础上,计划的主办方和承办方正式推出首部「结合传统武术精髓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系统化武艺教材。这标志着传统武术教育融入现代课程体系的重要突破,「武艺校园计划」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以武艺为载体,深化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通过教材推进香港「武艺校园」常态化发展,也是校园武艺教育迈向普及化、科学化、教材化的里程碑。

香港立法会议员(教育界)朱国强议员致辞表示:「冯燊均国学基金会多年来积极推广中华文化,成果丰硕,深受教育界支持及欣赏。基金会出版《校园武艺教材》,详列武艺操、五形拳、太极拳、棍术、刀术、剑术的详细教学方案,有助前线教师与教练教授学生武艺技巧,弘扬中华文化。」

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主席、香港教育大学荣誉院士鲍俊萍女士致开幕辞时强调:「基金会成立以来,传承文化,赓续慧命,提出『五学并举』主张(即:经典、历史人物、礼仪、武艺、书法),祈望作为国学之入门,国民教育之基石。《校园武艺教材》的出版,是践行本基金会主张『五学并举』理念的关键一步,旨在通过武艺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自律、自强、坚毅与团队精神。」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香港中华国术总会主席马廉祯教授致辞表示:「今天得益于冯燊均国学基金会的鼎力支持,传统武术可以在香港众多的中小学落地得到推广,而且还通过黄宇帆先生的努力,编订付梓,集结成册,可以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顾问、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委员凌友诗博士指出:「为了让中华民族下一代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武艺的熏陶,武艺教育必从学校武艺操开始,以便于让学生人人参与武艺学习和锻炼。这套教材将传统武术与中华礼仪、道德等文化相结合,正是对国家『文化自信』战略的创新实践,亦为武艺教育、德育教育提供了创新范本。」

中国武术国际学院院长、「五学并举」之武艺校园计划总监黄宇帆院长作为《校园武艺教材》作者,致辞表示:「教材编写融合自己20多年的武术教育经验,并吸取传统,又不断创新,思考如何让教材既能满足初学者,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又可以帮助老师学生规范和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武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确保武术内容选择、动作编排等,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他特别强调,冯燊均国学基金会给予的鼎力支持,让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得以顺利完成。正是基金会「致力于国学教育的使命和担当,复兴民族文化与教育畅旺的宏愿」,给予了更大的动力源泉。同时对教材编写过程中,给予宝贵意见的教育界专家、武术界名师、心理学界及传播界专家等表示感谢。

新书发布会圆满成功 推进校园武艺文化发展

发布会高潮环节中,基金会向64所先导学校代表赠送了教材套装新书,共同分享实践成果。主办方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教材进入公共图书馆及各大书店,方便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及更多学校老师学生,一起学习和推广优秀的中国武艺文化。

发布会结束后,进入《校园武艺教材》现场签书环节,很多到来的嘉宾及观众现场排起长龙,请作者黄宇帆院长新书签名合影,充分展示了大家对新书教材的认可和支持,并将进一步促进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共同推进校园武艺文化发展。新书发布会活动在充满文化祥和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