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初中科学科课程 使用人工智能教学
教育专业38期 李志文校长 香港数理教育学会 人工智能「科教兴国」是国家落实以科学发展经济及社会等的重要指导方向,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积极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把重点投放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上,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调整小学和高中课程 鼓励投身科学教育
行政长官在《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更新初中科学科课程,回应国家「科教兴国」的方针。而国家近年在航天科技上有重大突破,亦吸引青年人在科学方面发展。我们期望课程的更新让学生进一步在态度(Attitude)、技能(Skill)和知识(Knowledge)方面作出整合,让学生在初中科学科建立良好的基础。而在更新初中科学科的同时,应调整小学和高中的课程,避免内容重复,使学生能涉猎更广泛及深入的知识。
初中科学科的更新亦是一个良好契机,使之与STEAM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进一步促进STEAM成为深化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方式,减少纸笔评核,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体现科学原理,了解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和怎样做(How)。
特首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报告》已提出开设小学科学科,今年提出更新初中科学科课程,逐步革新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建议可以为小学提供多些拨款,让小学持续添置科学仪器,丰富课堂的互动性。并在小学增设科学课程的支援人员,协助和准备课堂实验。长远而言,应鼓励更多有心有力的毕业生投身科学教育,培训更多人才支撑香港的科创事业,达致良性循环,让香港持续成为科创基地。
掌握和运用人工智能 教师成为知识共建者
另一方面,有关「支援教师使用人工智能教学」属于一项新尝试。新科技取代旧事物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不应该回避。正如过往学生搜寻资料会去图书馆,现在大多利用电脑互联网。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渐趋向成熟,早日掌握和运用有关科技,对学与教均有正面影响。
人工智能或者可以执行一般传递知识的工作,例如:解答学生的疑问。但教育并不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教学须针对不同的学习进度和差异,在理论的层面中渗入体验的元素,要求学生整合从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然后透过实际的过程去体验、深化和互通。此外,一些思维上的技巧,例如:创意、逻辑、思维能力等。很多时候需要由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透过即时的讨论及反馈去提升和启发。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教师应该提升自己成为知识的共建者。
不过,我们在善用人工智能科技的时候,也要为学生灌输正确的态度,培养良好的资讯素养。其中如何杜绝抄袭取巧等的情况,让学习和评估公平和有效,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多花心力去维护。
总括而言,《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的以上政策具有前瞻性,有助加强普及大学教育的基础,同时配合本港在资讯科技方面的基建设施,寄望香港能够做好科研人才的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