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1年12月
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 2021年12月
强调活学活用 融入语境轻松学习
佛教孔仙洲纪念中学即将迈向40周年,多年来一直秉承以佛陀智慧培育学生的信念,实践「自觉自利、觉他利他」,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莫仲辉校长期望学生能够在校时便放眼世界,认定目标方向,本着「好学善学、求进求成」的精神,披荆斩棘,在人生道路中不断积极求进、迈步向前。
拓展多元活动 缔造轻松英文语境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为此学校设计一系列非常规课程和活动,借以鼓励学生参加多元化活动,从多角度促进学习。学校特别安排中一、二级学生参加集诵及独诵比赛,借此增加与英语的连结,以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新生活。集诵讲求团队合作,学生能够从中增加彼此认识,培育团队精神;独诵则能建立谈吐基础,同时增加对英语运用的自信,展现个人魅力。
学校致力将英语融入生活,主动训练学生成为英语大使,协助策划不同英文科活动,如英文日及英文周,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节日庆典、电影欣赏、互动英语戏剧、参观、环保时装表演等,实行寓学于乐。莫校长表示:「项目着眼于训练同学的英语沟通及组织能力,培训学生成为校内推行英语活动的重要分子。英语大使能够借着筹备活动发展领导才能,亦能从与同学的英文交流增强对运用英语的信心,从而推广全校英文文化。」
揉合艺术发展 开拓国际视野
英文元素亦能融入到艺术发展中,学校每年均设有英语话剧训练,使学生能更有效从中创作和研读剧本、排练剧目中全面提升语文水平,同时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且,学校更设立英语话剧队,鼓励学生参与比赛,作其中验收成果的一环,亦可从中获得满足感,并反思可进步的地方,持续学习英文的历程。过去的学生在即席英语话剧中获奖 ,除了奖项上的荣誉,也是学生享受过程而带来的成果,使英语学习不再沉闷和枯燥乏味。
除了校内活动外,学校亦致力参与校外的英语培训计划。例如通过参与香港电台网上英文节目,或是电台录音节目,都能够扩阔学生眼界。而且,透过与校外不同范畴、文化水平、年龄和学历的人士作英语交流,加强运用英语,从中锻炼胆量,有效地学习英语。
学习从不只限于课堂之中,学校带领学生带出课堂,更延伸至海外。在每年学校活动日中,中二学生均会参加两天一夜跨境交流团,考察各地名胜,并与友校学生进行交流。此外,学校亦筹办亚洲各地,以至欧、美的海外考察团,让学生不同文化中学习,扩阔国际视野。学校更于2018-19学年更成立「学生大使」团队,培养具有领袖潜能和服务精神的优秀学生,成为学生大使,推广学校形象。表现优秀的「学生大使」可以优先获得境外交流的机会,开拓人生视野。
活用教学策略 改革正规课程
在课程规划上,英文科设计年度专题研习,让学生更深入集中从一议题中有效学习英文。各级研习主题也因应学生的学习重点订立:中一级以伟人为主题,结合电子教学,制作信息图像(infographic);中二级以升级再造(Upcycling)为题,学习环保概念,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废物利用,透过善用环保物料重新制作有用物件,以小组协作形式于班中汇报,每班胜岀组别会与其他班别优胜组晋身决赛角逐奖项,提升自信。中三级则聚焦在慈善团体,中四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而中五级学生需自己筹划一个慈善机构。
学校强调以学生能力为依归,让学生在适切的学习语言环境下,发挥其最大的学习效能,在公开考试中争取表现,为日后升学及就业道路打稳根基。因此,在语文政策上个别学科将循序渐进加入英语教学元素,增加学生接触不同范畴英语的机会。莫校长指出:「英文科团队为初中学生设计校本教材,包括词汇增润,写作工作纸等,而其特色则是按能力分层,能更有效及全面照顾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要;阅读方面则有一系列针对公开考试而设计的课业,希望由初中阶段起开始锻炼学生不同方面的阅读技巧。」
因材施教 建立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能力不一,学校亦需要因材施教,照顾学习需要。学校设有英语能力提升班和拔尖班,不论英语能力较逊色的同学或英语能力已达一定水平,都得到适切的照顾。同时,为增加同学接触英语语境的机会,初中课程中除语文科外,将在部分非语文科目推行英语延展教学活动,及在课余举办英语话剧等联课活动。此外,中二及中三级数学科更会因应学生程度,在部分班别采用英语授课;高中亦会因应学生能力及学科特质,采用不同教学语言,增强学生学习效能。
学校着重以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中一至中六均有指定阅读书目,范围涵盖历史、科学,以及经典的英文小说,从而希望同学可从不同的写作风格中学习更多词汇、句子文法、谚语例句及比喻,对阅读理解及以后的写作运用上更善用英语。同时,为帮助中一同学适应升中后的新环境,学校于暑假期间设立升中英语衔接课程,为期一星期,活动范围包括与外籍老师交谈,提升学生对学英文的信心和兴趣,亦希望借此协助同学尽快适应中学生活环境,掌握学习技巧。
在疫情中维持正念 初中推行生涯规划
学校一直关顾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校监更以佛教智慧融合教育局提倡的九大价值观,发展品德教育课程。学校早于2013年设立慈心轩,让学生在午膳及放学后进行禅修,在静谧柔和的环境里,借着修坐、抄经等放松身心。另外,学校亦组织了学生担任行愿使者专责推动校内宗教活动。「学校逢星期一会有佛学老师带领全校师生进行禅修,让学生专注于呼吸,让头脑冷静下来,为接下来的一天带来良好的开始。尤其对于高中年级的学生而言,能够缓解他们学习上的不安。」莫校长指出,有意识的呼吸让学生能够感受自己与身体、大自然的紧密连结,有助减轻精神上的焦虑。因此即使上一学年,因疫情未能回校,学校依然举行网上的正念禅修课,让学生能够将禅修的习惯维持,将正念融入生活。
了解生命的价值,便更应该珍惜生命,及早为未来做好准备。学校在中一年级开始便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未来导向,拓展他们的想像。「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已经慢慢转型,引入更多自动化的技术,原有的工种会被取替,同时新兴工种亦会不断出现,所以我们自中一起便让同学先了解自身的兴趣及强项,及早定立未来发展的方向。」知识会过时,唯有保持一直学习的心态才能让自己维持竞争力,莫校长希望尽早建立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尽早订立及实践个人生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