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108笔

《香港教育杂志》第56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学校书刊

教育局透过优化高中核心科目,借以推动学生深入探索学科知识,鼓励学生修读应用学习课程(Applied Learning Courses)。第56 期《香港教育杂志》集中解构应用学习课程如何挂钩资历架构(QF),培养学生共通能力,并依据六大范畴开设多元化的课程,与宽广的专业及职业领域紧密连系。同时,记者亦采访明爱元朗陈震夏中学,深度了解该校获认可为资历架构第三级资历的汽车科技科,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个人职业志向及发展抱负,为业界培训未来人才。在到校直击栏目,记者亲身走访各区中学,了解其办学理念和特色,当中包括18 所东华三院院属中学,遵循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下,以具有特色的教育政策,共同培养未来一代。此外,教育专栏由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香港教育研究所兼任讲师高慕莲博士撰文,分享独到教育心得。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55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学校书刊

第55期《香港教育杂志》解构资历架构如何通过有系统的课程规划蓝图,帮助年青人增值自己,实践理想。同时,记者深度采访建筑设计师尤俊年Johnny,了解成为建筑设计师的升学历程,启发未来年青一代追寻梦想。 在到校直击栏目,记者走访惠侨英文中学,了解其办学特色。惠侨英文中学提倡「Learning English is “Funtastic”」的学习精神,灵活运用各种英语学习资源,营造全面、优质、适切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乐学英语。在教育资讯栏目,贝智人工智能(Bridge A.I.)首席执行官黄俊文分享「贝智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利用人工智能(A.I.)及物联网技术(IoT),全面支援SEN儿童。校长专栏由东华三院曾宪备小学简俊达校长,和沪江小学林淑操副校长撰文分享教育理念,杨文婷姑娘亦会继续探讨音乐治疗与感觉统合失调。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54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一站式教育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学习氛围,更有效贯彻一致的成长价值观,第54期《香港教育杂志》中,记者深度探访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教育总监吴桂华先生、会属幼稚园朱惠芳校长、会属小学程志祥校长,以及会展中学张富华校长,深入了解会方对本地一站式教育的资源投入及未来发展动向。在到校直击栏目,记者走访多所学校,亲身了解其办学理念和课程特色。东华三院李黄庆祥纪念幼稚园以儿童为本,在互信互爱的进步生态下,沿用「START」概念,培育五种正向特质;东华三院徐展堂幼稚园进一步优化学习课程,致力培养学生多元潜能;岭南大学香港同学会小学承传「博雅」文化,在学科学习之中融入情意教育,培养良好公民意识:沪江小学于本学年重修图书馆,为学生打造优质阅读环境,培养终身阅读习惯。校长专栏由基督教圣约教会坚乐小学马咏儿校长及中华基督教会基协中学罗裕安校长撰文分享教育心得,杨文婷姑娘亦会介绍家庭音乐活动,实行「停课不停动」。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53期特刊 -《升小家长攻略——英文教学篇2022-2023》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香港教育杂志》第53期特刊 -《升小家长攻略——英文教学篇2022-2023》除会有专家分享有效学习英文的方法,更会提供升小选校策略给家长作参考。记者走访超过四十间小学,亦会逐一为家长介绍学校的英文教学特色。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52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第52期《香港教育杂志》重点采访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探讨该学系如何综合工业及商业知识,成就未来行业骨干。为了配合现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该学系推出产品及工业工程(荣誉)工学士组合课程与物流及企业工程(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教授学生基本工业与系统工程知识外,亦加强学生的市场意识,了解并掌握创新科技,助他们在四年大学生涯里装备自己。在到校直击栏目,记者走访了两间学校,了解其办学特色。培侨小学的卓越团队专业备受认可,以科为本实践素养教育;中华基督教会扶轮中学营造优良学习环境,启发学生多元智能。校长专栏由中华基督教会基慧小学(马湾)何宝铃校长以及神召会康乐中学蔡康年校长撰文分享教育理念,杨文婷姑娘亦会继续探讨音乐治疗与感觉统合失调的议题。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51期特刊 -《升中家长攻略——英文教学篇2022-2023》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香港教育杂志》第51期特刊 -《升中家长攻略——英文教学篇2022-2023》除会有专家分享有效学习英语的方法,更会提供升中选校策略给家长作参考。记者走访超过三十间中学,亦会逐一为家长介绍学校的英文教学特色。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50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第50期《香港教育杂志》中,将探讨抄写笔记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到校直击栏目,记者走访位于三所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辖属幼儿学校,以及圣公会圣匠中学,亲身了解其办学理念和课程特色。校长专栏由佛教沈香琳纪念学吕恒森校长及香港道教联合会青松中学蔡子良校长撰文分享教育心得,杨文婷姑娘亦会继续探讨音乐与多元感官发展的议题。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49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幼稚园是孩子进入群体生活的第一场所,家长自然格外关注幼稚园选校。第49期《香港教育杂志》中,记者深度采访九龙乐善堂第二副主席陈健平BBS 太平绅士,以及学务发展总监张美玲女士,深入了解会方对本地幼儿教育的资源投入及未来发展动向。在到校直击栏目,记者走访位于8所不同地区的中小学,亲身了解其办学理念和课程特色。6所乐善堂辖属幼稚园在校训「仁爱勤诚」的基础上,以不用教学模式,助学生发展兴趣所长。天水围循道卫理小学抱持「人本主义」,让学生在完整而富有启发性的学校经历,培育21世纪共通能力。香港四邑商工总会陈南昌纪念中学发展跨学科多元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在关爱中成长。校长专栏由汉华中学关颖斌校长及乐善堂梁黄蕙芳纪念学校许敏诗校长撰文分享教育心得,杨文婷姑娘亦会继续探讨音乐与多元感官发展的议题。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48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第48期《香港教育杂志》探讨本地补习班类型,从不同补习班类型的教学方式着手,为家长分析子女在不同学习需要和场景下,应该如何挑选合适的补习班,以助提升学习成效,精益求精。在到校直击栏目,记者走访位于14所不同地区的中学,亲身了解其办学理念和课程特色。除了着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以多元学习方法发掘潜能,培养终身兴趣和正面品德,达致全人教育。家长可多考虑子女的个性和兴趣专长,为他们选择最合适的学校。校长专栏由荃湾公立何传耀纪念中学刘瑞仪校长及仁济医院何式南小学罗卓贤校长撰文分享教育心得,杨文婷姑娘亦会继续探讨音乐与多元感官发展的议题。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47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第47期《香港教育杂志》会讨论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自理能力反映孩子的成长进程,然而家长可能对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进程及方式有所疑惑。记者特别访问幼稚园及小学校长,解构当中的奥妙。在到校直击栏目,记者走访三间幼稚园,了解其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基督教乐道幼稚园利用不同教学资源,栽培学童成为拥有良好品德的主动学习者;保良局蔡冠深幼稚园通过多元化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对学习及人生的正向态度;宣道会陈李泳贞纪念幼稚园推行「校本声情综合课程」及正向生命教育,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体验。校长专栏由佛教大雄中学招康明校长及东华三院邱子田纪念中学叶伟仪校长撰文分享教育心得,杨文婷姑娘亦会继续探讨音乐与多元感官发展的议题。

阅读
《香港教育雜誌》第105期  | 好學校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