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家,教学在校。一场教育的叩问: 学校以外, 教育还能是什么?
在香港,一谈到教育,家长比较倾向于关注子女入读哪间名校;哪区校网最好;成绩若要优异,学童非去哪间补习机构不可,追求分数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教育子女成了学校的责任。然而,成绩以外,教育还可以是什么?曾于加拿大修读社会儿童心理学及于美国修读教育系博士课程的陈美龄分享说:「学校只是帮助教导学生知识,真正的教育,是发生在家中的。」家校合作,不只是潮流,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详细内容
香港教育大学
教育不只谈成绩 学习与成长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是什么?曾担任过校长,现任香港教育大学校长特别顾问、田家炳基金会董事局副主席戴希立认为,一直有参与香港教育制度改革的工作,学校教育,依然是他最大的著眼点。「简单来说,学校对学生最重要做到两个功能——学习和成长。除学习知识外,亦要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涯中建立德、智、体、群、美,建构一个完整的价值观。」
详细内容
亚斯理卫理小学
致未来最好的我 体验式学习 发展最佳个人潜能
「学校最大教育方向是做最好的我,我们深信每个孩子都有长处,不需要与别人比较,但每天都要有进步,自发学习,与自己比较。」有关教育,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亚斯理卫理小学校长林德育在与《教育专业》的访谈中,分享了这句理念。做最好的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责任,也是作为一个全人的最佳素质。
详细内容从自动驾驶 看学习人工智能
新学年开始,学校都为新一年的课程作准备。于刚过去的暑假我便参加了不少人工智能教学的相关教师工作坊,为来年设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在广泛的理论学习内容当中,透过自动驾驶汽车的实验学习人工智能,是真正可让同学体验人工智能开发和其威力的难得学习经历。
详细内容
打鼓岭岭英公立学校
自创音乐教学法课程书 理解音乐背后真谛
相信许多音乐老师都会有此疑问:「学生如何才算掌握或学懂一首歌?」即使是一首简单的歌曲,也含有不同组合的拍子、节奏及旋律,例如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玛莉有只小绵羊》,当中也包含了「附点节奏 」,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向学生教授一些比较复杂的节奏或旋律呢?当然,传统的方法就是透过不断重复的聆听,最终学生一定能够把整首歌曲唱出来,但是他们对歌曲又有几多的了解呢?即使歌曲已经印在音乐书上,除了凭记忆想起课堂上播放的歌曲或动作外,又会有多深入的理解呢?如果一旦教授的歌曲是学生从来未听过,那过了一段时间,他们还懂得拍打歌曲内的节奏或自唱出歌曲内的旋律(唱名)及歌词吗?还是纯粹凭记忆把堂上播放过的音乐单纯唱出来?
详细内容
基督教神召会梁省德小学
如何透过运动增加学生自信
三年前我走进这一间没有任何体育队伍的学校,当时学校完全没有任何运动气氛,很多家长学生都不重视体育。我一直坚信透过体育能改变学生的处事态度,重拾自信,甚至帮助学校将来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三年前我首先成立第一支校队,就是田径队。
详细内容没有标签的晴空 其实他们没想像般「特殊」
人人生而平等,学习不应受任何障碍所限。香港红十字会玛嘉烈戴麟趾学校是一所肢体伤残特殊学校,为身体弱能学童提供全人教育。中文科老师陈结贞深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宝库,有无限潜能,不应被身体缺陷限制学习。她为初中组别学生度身订造一套教案,让他们按自己的学习风格吸收知识,建立自信。
详细内容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学
不断学习 与时并进 创新思维 改革学校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学校长邹秉恩,曾是多间直资和资助中小学校长,亦曾担任香港教育学院讲师及高级课程发展主任。服务教育界多年的他,毋忘初心,秉持有教无类,一直以大胆、创新的方式管理学校。《教育专业》一连两期专访邹秉恩,分享他怎样由仰望着校长爸爸的小孩,到自己也走上了校长之路。
详细内容Maker Faire Tokyo 2019 创造者的异想世界
第一次参观东京Maker Faire(Maker Faire Tokyo2019)。Maker Faire是让世界各地的「创造者」展现自己独特想法的场地,也让参观者体验各「创造者」的奇思异想。Maker Faire的展览内容包括计算机、3D打印技术、机械人、人工智能、VR等,各地的Maker Faire都带给参与者不同的经历。
详细内容